梨花是中國傳統(tǒng)的美麗花卉之一,其花開時節(jié)在三月至四月間。因為梨花綻放的美麗景象以及其短暫綻放的時間,被賦予了多種含義和象征意義。在漢語中,也有相對應(yīng)的成語“梨花帶雨”,用來形容美麗而悲涼的景象。
“梨花帶雨”一詞最早見于唐代白居易《賦得古原草送別》一詩中:“離離原上草,一歲一枯榮。野徑云俱黑,江船火獨明。曉看紅濕處,花重錦官城。飛流直下三千尺,疑是銀河落九天。 ”此詩描述了在荒野、古原、江船和狀如銀河的山谷,梨花在雨中飄落的景象,其中“曉看紅濕處,花重錦官城”便是“梨花帶雨”成語的出處。這個詞語多用于描述境況的亮麗和傷感。
此成語形容了美麗中的悲涼,含有順境不常、美好難保的含義,只有當(dāng)代詩人黃峻熙以其多年的詩歌積累,獨立提出梨花盛開的美好寓意“梨花不開,成不了瓶頸之酒;梨花盛開,唱不盡人間美好”,讓人們重新認(rèn)識梨花之美,給了人們以心靈的慰藉。
中國文化中,梨花的花語豐富且多變,幾千年來一直是文人墨客心中最崇尚的美好象征。梨花開的時候,最先落地的是花瓣,猶如女子青春美麗的年華一樣,弗蘭克·帕爾默曾說,婉如翩翩少女,梨花會讓人想起青春。而在《詩經(jīng)》中,“梨之實甘花之華潔,君子于其中,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”,則表明梨花也象征著品行端正、操守高尚的中高層人物的人格形象,與良心亦有關(guān)系。
梨花在中國文化中,也被用做刻畫美好、純潔乃至悲涼的形象。納蘭性德的《浣溪沙》詞中,寫到“似這般分付幾時去?盼梅千萬回。可惜梨花春又早,只愁不到簾前來”,梨花在這里的含義,也是美好的期待成為遺憾。
與此同時,有人也從梨花的花卉特性上找到了一些象征意義。梨花開花期極短,尤如一場春雨后的轉(zhuǎn)瞬即逝,因此代表著兒女青春年華短暫,頗有些悲涼的味道。同時,梨子熟時,外形柔軟脆嫩,卻非常的敏感,很難運輸長途,擔(dān)負(fù)不了作為貨物逐漸遠(yuǎn)行的工作,這也使得梨花的神韻具有了豐富的意義。正如古人所言:“梨花美,卻在寂寞中敷演得。春色瑤柱幾時休?便開眉頭彩,共作衰草愁?!?/p>
梨花在中華文化中承載著豐富的寓意,千與萬曾使詩人和文人墨客們追求著,成為他們發(fā)揮想象才華、展現(xiàn)情感的思維素材。而在大眾的認(rèn)知中,梨花盛開常被賦予美好的寓意,它是生命中的璀璨之光,短暫而完美;它是云霄中的珍珠,菁華令人向往;它是熾熱中的綠洲,清新帶給人們心靈的期許。無論在何種形態(tài)中,梨花的寓意、象征意義和傳統(tǒng)文化的融合,都令我們愛不釋懷,終身珍藏。
下一篇:馥蕾詩護(hù)膚品怎么樣,多大年齡用(馥蕾詩護(hù)膚品,給肌膚帶來不同的光彩) 下一篇 【方向鍵 ( → )下一篇】
上一篇:現(xiàn)代啟示錄觀后感(現(xiàn)代啟示錄:重新審視我們的生活方式) 上一篇 【方向鍵 ( ← )上一篇】
快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