諸子望峴山
諸子登高品格的體現(xiàn)
“峴山”是一座山峰,又稱“群山之首”,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南陽市。唐代詩人王之渙所寫的《登鸛雀樓》和《送元二使安西》中都提到了這座山。而《諸子年譜》中也有許多大儒曾登上峴山,嘗透人生禪趣,留下了許多傳世名作。他們的登山歷程和他們的品格是如何相互映照的?讓我們一一道來。
諸子在登山中的思想觀察
公元前350年,孔子曾經(jīng)在峴山上感悟到自己所創(chuàng)造的思想體系,從另一個角度來體驗人生和道德真諦,留下了“登泰山而小天下,此人也必有大志且能知大道矣!”的名言。而道家學派的創(chuàng)始者老子,則在觀察峴山的生命力和物理規(guī)律時,形成了“不言利害,因循自然”的“道”,被後人稱為“道家哲學”。儒門的另一位大師孟子也曾言道:“峴山之勢也,非以力能摧之,臨之以柔,而弱者伏其下。”在他看來,強勢與柔弱并存的思想是非常重要的,既要有氣魄,又要有智慧。
諸子在登山中的自我覺悟
禪宗的創(chuàng)始人達摩祖師曾在峴山獨自修行了9年,從中得到了飲食問題、冥思默想、身心健康、佛法學識等方面的最高境界,在后來帶來了禪宗的實踐。而佛教禪宗的另一位開山祖師—南岳惠能在峴山上領悟了法門之跡,而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北方禪宗創(chuàng)始人神秀禪師也曾在峴山上信步漫游,感悟人生自然,嘗遍佛法高群,使之升華為“諸行無常,是生之本,我學皆是法身爐”等思想。
